• <menu id="84q4o"></menu>
  • <menu id="84q4o"><strong id="84q4o"></strong></menu>
    <menu id="84q4o"><menu id="84q4o"></menu></menu>
  • <dd id="84q4o"><optgroup id="84q4o"></optgroup></dd>

    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合作發布開放生物醫學影像存檔庫OBIA

      生物醫學影像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醫學影像數據中包含大量的隱私信息,如何構建生物醫學影像數據管理平臺,既保障數據隱私信息的安全,又能促進全球數據的共享,是當前生物醫學影像數據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國際上,歐美等國在生物醫學影像數據歸檔管理與共享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成多項具有代表性的共享系統,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然而,我國在該領域尚處在起步階段,并缺乏公共的醫學影像數據服務平臺。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合作開發的“開放生物醫學影像存檔庫(OBIA)”正式上線運行,向國內外科研人員提供醫學影像數據遞交、歸檔、發布與共享的公共服務。研究成果以“OBIA: An Open Biomedical Imaging Archive”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在線發表。

      OBIA是一個集中存儲、去識別的生物醫學影像歸檔庫。OBIA使用五個數據對象(Collection、Individual、Study、Series和Image)組織圖像數據,與BioProject和GSA-Human無縫集成,有助于整合圖像和基因組數據,以支持多組學分析。為保障影像數據中隱私信息的安全,OBIA制定了統一的去識別和質量控制流程,并設置了開放訪問和受控訪問兩種不同類型的數據訪問策略。此外,OBIA提供了友好直觀的網絡界面,用戶可以很方便的實現對數據的提交,瀏覽,檢索,申請和下載。

      截止到2023年9月,OBIA收錄的影像數據包含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宮頸癌三大婦科腫瘤,來自4,136項研究的937個個體,包括24,701個系列和1,938,309幅影像,涵蓋了9種模態和30個解剖部位。代表性的影像模態包括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和數字射線攝影(DX);解剖部位包括腹部、乳房、胸部、頭部、肝臟和盆腔等。此外,還收集了相關的臨床元數據,如人口統計數據、病史、家族史、診斷、病理類型和治療方法等。OBIA作為一個生物醫學影像數據管理平臺,向全球提供開放訪問以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博士生金恩慧、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博士生趙東莉、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碩士生吳港澳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孫艷玲博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婦產醫院部張哲博士、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趙文明正高級工程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婦產醫院部孟元光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中國科學院基因組數據中心運維計劃和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計劃等項目支持。

    OBIA數據模型

    OBIA去識別和質量控制流程

      論文鏈接

    附件下載:
    波多野结衣的电影